導讀: 近日,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中美貿易問題上動作不斷,在與澳大利亞總理會晤時,拋出重磅言論:若11月1日前中美未達成貿易協議,將對自華進口商品在現有55%關稅基礎上加征100%,總稅率達155%。這一威脅,瞬間讓中美貿易局勢再度緊繃。
...
近日,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中美貿易問題上動作不斷,在與澳大利亞總理會晤時,拋出重磅言論:若11月1日前中美未達成貿易協議,將對自華進口商品在現有55%關稅基礎上加征100%,總稅率達155%。這一威脅,瞬間讓中美貿易局勢再度緊繃。
加征關稅:傷敵八百,自損一千?

特朗普此舉,意圖通過強硬手段在中美貿易談判中占據上風,迫使中國讓步。然而,這更像是一把“雙刃劍”。
對美國而言,加征高額關稅,最終買單的往往是美國消費者。中國商品在美國市場廣泛存在,從日常用品到工業零部件,關稅提高會直接推高商品價格,加劇美國本就存在的通脹壓力。同時,美國企業也會深受其害,依賴中國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企業,生產成本將大幅攀升,盈利能力下降,甚至可能引發企業倒閉潮,沖擊就業市場。
對中國來說,雖有挑戰,但中國經濟韌性足、市場大,可通過擴大內需、拓展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市場等方式,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,應對外部壓力。
樂觀表態與會晤計劃:真心求和還是策略施壓?
特朗普一邊拋出威脅,一邊又表示對達成協議持樂觀態度,還透露將在韓國亞太經合組織峰會期間與中方會晤,重點討論增加美國農產品對華采購。這種“先硬后軟”的表態,耐人尋味。
一方面,特朗普或許清楚全面加征高額關稅對雙方都不利,通過談判達成協議才是最優解。增加農產品對華出口,能緩解美國農業困境,爭取國內農業選民支持。另一方面,這也可能是他的談判策略,先制造緊張氛圍,再表現出談判意愿,給中方“臺階”,以爭取更多利益。

訪華邀請與供應鏈博弈:長遠布局還是臨時應對?
特朗普透露收到訪華邀請,計劃2026年初訪華推進對話。而在供應鏈方面,美澳簽署85億美元關鍵礦產協議,試圖降低對中國稀土和關鍵礦產的依賴。特朗普還暗示可能以飛機技術出口反制中國稀土管制,但又表示限制出口是備選,優先希望通過協議解決分歧。
訪華邀請為中美提供了深入溝通、增進互信的契機。在全球化時代,中美合作共贏才是主流,高層互訪有助于推動雙邊關系穩定發展。在供應鏈上,美國想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,構建自己的體系,但中國在稀土產業的優勢是長期積累的,美國短期內難以撼動。
特朗普在中美貿易問題上的種種舉動,是一場復雜的博弈。中國應保持戰略定力,堅持自身發展節奏,提升經濟抗風險能力,同時積極與美國溝通談判,推動中美貿易關系在平等互利基礎上健康穩定發展,畢竟合作才是中美關系的正確方向。
上海雄達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擁有20年中美物流運輸經驗,美國亞馬遜FBA空運,美國亞馬遜FBA海運,可為你提供DDP/DDU/LDP,拼箱/整柜雙清到門服務。美森快船11天到港,15-18天美國全境派送到門,全程一站式服務,幫您節省物流成本,節約物流時間。如需了解更多、更詳細的運費,請咨詢官方客服。
立即掃一掃獲取物流方案和報價